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育人成效>> 正文>>

湖北日报:一场专业大调整的背后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6-04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雪莲 陆慧

  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一场覆盖全校的专业升级正在进行。2022年,该校新增了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10个专业,撤销应用韩语、连锁经营与管理等8个专业。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专业变动?专业变动后教学如何调整?撤销专业学生何去何从?5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探访专业调整背后的原因。
专业升级拥抱智能制造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校长马必学介绍,学校专业增减涉及到三种情况。
  一是响应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参照《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年—2020年)》,适应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接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建设信息和智能技术类专业群,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二是对现有的商贸类专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如大数据会计和酒店数字化运营专业;三是在校内的统筹规划下,撤销部分和省内产业集群联系稍弱的专业。
  “专业的增减实质上是专业升级,目标对接省内产业集群,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马必学补充,对于新增、升级的专业,学校目前已投入2600万元购买实训设备,实训设备预计总投入为1.5亿元;对于撤销专业,日常的教学、实训、实习照常进行,培养方案之外,校内新增的实训设备和师资也向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
教学升级 从教师开始
专业升级了,教学必须要同步。
  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现代工业技术学院实训室,约80平方米的场地里,五个六轴机械臂摆放其间,其中一个已经被师生们拆卸开来,可以看到内部的机电构造。
  “六轴机械臂是工业生产线上常用的机器人装置,实训室此前也有三轴、四轴的机械臂,多一个轴就会多一系列的变化,单单机器臂的学习,就需要300个课时。”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曹光明介绍,每个暑假,老师们都会轮流去工厂实训,接触产业线上的新技术,每3年,老师们至少有6个月在企业生产的一线,这让教学得以和时代同步。
  根据计划,产业线上的导轨、数控机床、传感器等设备也会引进,这意味着学生在学校内就能体验产业线上的实训教学。大量的实训充实到教学之中,曹光明也会更加忙碌,对此,他充满期待:“学生能够进步,当老师的辛苦些也乐意!”
  在教师和课程转型上,现代管理技术学院院长王姣蓉感触良多。她所在的学院和旅游行业、酒店行业关系密切,一年之前,专业转型已在酝酿之中。
  王姣蓉回忆,在酒店进行调研时,老师们就敏锐地发现,一些酒店已经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如客户画像等,为客人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但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并不在培养计划内,专业升级后,这些课程纳入进来,老师们自己就得先转型。
  为此,学院一方面加大了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把数据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中,营造沉浸式的技术体验,引导教师加速自身转型,另一方面引入企业导师,为学生开设讲座,将最新技术应用成果推荐给学生。
  据悉,专业调整后,该校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达48%,初步形成以信息和智能技术类专业群为主干,现代财经商贸类和高端服务类专业群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