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育人成效>> 正文>>

湖北日报:构建“以生为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10-11浏览次数: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结合实际,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健全完善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探索构建“1367”育人模式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以生为本,创新工作模式,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构建形成“1367”的“三全育人”模式——1个目标、3支队伍、6大工作体系、7大工作机制。即围绕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以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专职队伍,以专任教师、校内兼职教师、外聘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任课教师为主体的主力队伍,以管理干部、各类服务人员为主体的辅助队伍;将学校育人工作规范为党务宣传、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6个一体化工作体系;建设党建引领机制、“三全育人”与各项工作一体化设计机制、运行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等7大工作机制。

实践教学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统筹规划、齐抓共管,校领导、党总支、辅导员都参与到育人过程中。

校党委书记丁振国牵头,组织全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集体备课会,了解各个学院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动态,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课程,延伸原本的理论课堂,学生得以全方位地学习知识,使思政课理论在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主任高章幸介绍,学校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群,结合不同学院学生专业特点设计思政实践课程,如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制作3至5分钟的红色景点、红色故事视频讲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庆祝建党百年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设计宣传海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各学院利用红安烈士陵园、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各班辅导员主持“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学习两会精神”“喜迎二十大”等主题班会,师生畅谈心得体会。

通过全面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学生集聚正能量,主动关注世情、党情、国情,增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言传身教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全面统筹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心灵,构建全员协同参与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新生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就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家长也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学工处处长余志斌说。

学校体育教研室教师刘玲、胡国华、谢榭、王国旭连续20年承接新生接站任务。

20年前,通讯条件有限,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手机,老师们照应学生、联络家长,把每个细节落实到位并不容易。一天下来,多次往返于出站口和迎新点,衣服上都是汗水浸透凝结成的盐霜。

20年不间断地接站也给老师们带来“额外收获”。接站时,师生们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助力后续的课堂教学。

今年迎新期间,学校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招募党员干部和千名学生志愿者,安排接驳车,为新生托运行李、整理床铺,介绍校园环境。校门口,老师们将准备好的口罩、矿泉水和信件交与家长,请他们放心。

今年8月,学校辅导员对家庭困难、遭遇变故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家访,和家长面对面沟通,传达关爱、深入交流,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并为学生提供精确的、差异化的指导。

得知护理学院学生小风(化名)的父亲在打工时发生意外,急缺治疗费后,学校立马募集捐款5万元,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学校表示,后续也将持续关注小风的成长,确保她能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学校将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不断激活发展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双高”建设。

(王雪莲 陆慧)